-
攀枝花仁和区光伏项目装机容量领跑全省
在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攀枝花仁和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推动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其光伏项目装机总容量在全省占比显著,成为区域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该区入选的4个光伏项目通过农光、林光互补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能源生产的协同推进,为全省可再生能源布局提供了重要示范。 一、攀枝花仁和区光伏产业规模优势突出 攀枝花仁和区入选全省光伏产业规模指标优选配置项目名单的4个项目,总装机容量占全省分配指标的32.4%,占全市指标的63.3%,位居全省首位。这些项目包括布德镇2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太平乡20兆瓦林光互补项目、太平乡30兆瓦林光互补项目以及太平乡3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充分体现了该区在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农光互补与林光互补模式协同发展 攀枝花仁和区光伏项目采用农光互补和林光互补模式,兼顾农业生产、林业保护与清洁能源开发。布德镇项目通过光伏板下种植经济作物,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太平乡项目则在林地间隙安装光伏设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复合型开发模式为全省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助推项目落地 攀枝花仁和区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政策支持,成功吸引多个光伏项目投资。该地区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400小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地方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土地优惠等措施,加速了项目落地进程。 四、清洁能源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攀枝花仁和区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发展,不仅提升了清洁能源供应能力,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配套产业升级。项目运营后,每年可减少大量碳排放,助力攀枝花市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并为全省能源结构调整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攀枝花仁和区将继续深化光伏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探索更多创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省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8-31
-
攀枝花路桥建设助力城市升级 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和招商引资工作中,攀枝花市2015年重点路桥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投资1亿8608万元,超额完成原定计划,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实施省道310线格福路后段工程、鱼塘至机场路新建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为后续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重点工程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攀枝花市2015年路桥建设投资总额达1亿860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6%,其中省道310线格福路后段工程作为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连接了城市主要功能区。鱼塘至机场路新建工程进一步缩短了市区与交通枢纽的通勤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此外,客运中心边坡应急抢险工程和仁和沟桥应急抢险工程的实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汽车客运中心局部完善改造工程则优化了客运服务设施,提高了旅客接待能力。 二、交通网络优化助推区域发展 攀枝花市通过路桥建设项目的集中推进,逐步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省道310线的贯通不仅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还促进了沿线乡镇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协同。鱼塘至机场路的建成则强化了空港经济区的辐射能力,为招商引资提供了硬件支撑。应急抢险工程的快速落实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积累了经验。 三、科学规划保障项目高效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攀枝花市注重统筹规划与资源调配,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和强化部门协作,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双达标。针对山区地形复杂的特点,施工方采用先进技术攻克地质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执行专项管理,确保每一笔投资都精准用于关键环节,最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攀枝花市以2015年路桥建设成果为基础,后续将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重点推进跨区域通道和农村公路网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同时,结合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探索数字化管理在路桥运维中的应用,提升设施服务寿命和运营效率。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攀枝花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2025-08-19
-
攀枝花金沙江大桥建设提速 成昆铁路扩能改造3标段完成投资5亿元
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改造工程作为西南地区交通网升级的关键项目,近期在招商引资与施工进展上取得显著成效。由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第3标段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克服复杂地质条件,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元,重点推进金沙江大桥、隧洞群等控制性工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工程概况与投资进展 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第3标段线路全长约34公里,2014年启动建设,总投资规模16亿元。该标段以桥隧工程为主,桥隧比高达82%,涵盖冉家湾隧道、保安营1号及2号隧道、金沙江特大桥和仁和沟站大桥等关键节点。截至当前,累计完成投资占比31%,其中2023年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仅金沙江大桥桥墩施工便投入技术骨干百余人,大型设备30余台套。 二、地质挑战与技术创新 攀枝花段地处川滇交界,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带与季节性暴雨频发。施工方针对性地采用“动态设计+实时监测”模式,例如在金沙江大桥桩基施工中,通过BIM技术模拟水流冲刷影响,优化桥墩嵌入深度;隧道工程则运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规避断层突水风险。此外,项目引入低碳工艺,减少边坡开挖对干热河谷生态的破坏。 三、重点工程突破 1. 金沙江大桥作为标段控制性工程,主墩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克服水深流急难题,目前已完成70%墩身浇筑; 2. 保安营1号隧道穿越高应力岩层,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将月掘进效率提升20%; 3. 仁和沟站大桥创新采用转体桥设计,减少既有线运营干扰,为全线铺轨奠定基础。 四、经济社会效益展望 项目建成后,米易至攀枝花通行时间将压缩至40分钟,年货运能力提升3倍以上,直接服务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据测算,铁路扩能可带动沿线旅游、物流产业新增产值超50亿元,并促进与东南亚国际通道的互联互通。当前,施工方正严格管控节点工期,确保2025年全线贯通目标如期实现。
2025-08-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